最新开学第一课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观后感

时间:2024-11-19 23:33:15
最新2022年开学第一课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观后感

最新2022年开学第一课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观后感

  每一年,开学第一课的主题都不尽相同,从今天开始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别具特色的开学第一课。以下是小编带来的2016开学第一课观后感,希望对你有帮助。

2016开学第一课观后感(一)

  1934年10月,在红军第五次围剿作战失败后,党中央决定红军北上,实行战略转移,这就是历史上长征的开始。

  我眼中的长征是艰辛的。在漫漫的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途中,不乏一些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的挑战,如过草地、爬雪山。爬雪山是红军遇到的一个难关。起初,红军并不认为爬雪山是很困难的事情,刚开始还比较顺利,后来突然进入到白茫茫的冰雪世界,白雪的光芒刺得战士们睁不开眼睛,加上寒冷、饥饿,体力很快消耗,战士们在雪山上不断地滑倒又爬起。最后,有的战士已经无力再爬起,永远地躺在雪山的怀抱中。过草地,是红军继爬雪山后遇到的又一个困难,红军在过草地时已经消耗了大量的军粮,再加上当地恶劣的天气和环境条件,红军战士们只能靠挖野菜来充饥,以保持体力,继续向前行进。

  我眼中的.长征又是无限感人的。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收藏着一枚鱼钩,这枚鱼钩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:一个炊事班长接到上级指令,要求他负责照顾好三个病号兵,并带他们走出草地。在当时部队的物资十分匮乏的情况下,炊事班长会钓一些鱼给病号补充营养,还不惜将自己的食物让给病号吃,最后自己饥劳而死。还有,年仅11岁的最小红军王新兰的故事也令我感动。她7岁时就为党传递情报,11岁时入党。小小年纪的她和年长的红军叔叔们一起经历饥饿、严寒、跋山涉水、随时都会面临死亡的威胁,就是这样,她也能一路坚持,克服重重困难,最后和红军叔叔们一起走完长征路。

  漫漫长征路上,红军战士在物资极度匮乏而自然环境又那么恶劣的条件下,遇到太多难以想象的困难,时时处处都可能面临死亡。但是,我们的红军战士凭着顽强的毅力,不畏艰辛和困难,最终取得了胜利。这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、团结一心、振兴救国的宝贵精神。今天的我们,依然需要传承这种精神,让我们的祖国更美好。

  这就是我眼中的长征。

2016开学第一课观后感(二)

  “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。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。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。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。”这首诗歌描绘了长征的艰难。

  1933年10月,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,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,进行战略转移。1924年10月,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冲破敌人封锁线,渡过湘江,夺回遵义。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,红军声东击西,长征总里程约为二万五千余里。其中: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,历时12个月零2天,途经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湖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、西康、甘肃、陕西11省,行程二万五千里。红二方面军从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,历时11个月零3天,途经湖南、贵州、云南、西康、四川、青海、甘肃、陕西8省,行程一万六千里。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,历时18个月,途经四川、西康、青海、甘肃4省,行程八千余里。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,历时10个月,途经河南、湖北、甘肃、陕西4省,行程近万余里。终于与陕北胜利会师。

  尽管,红军长征胜利已经过去了七十年,但长征精神却万古流芳,永垂不朽。长征中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,克服重重艰难险阻,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。他们靠的是什么?靠的是长征精神。

  没有气吞山河、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,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。伟大的长征给世人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。这种精神,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,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,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;就是为了救国救民,不怕任何艰难险阻,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;就是坚持独立自主、实事求是,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;就是顾全大局、严守纪律、紧密团结的精神;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,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、患难与共,艰苦奋斗的精神。

  长征精神,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,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。

《最新2022年开学第一课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观后感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